新研究:用脑过度真的有毒!
2022-10-17

        做了一上午数学卷,或是深思熟虑了一大波人生问题,很多人都会感觉被掏空了身体,疲惫不已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为什么动动脑筋,就让人精疲力尽?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“一种流行理论认为,‘疲劳’是大脑制造的幻觉,意在让我们停下手中的任务。”法国皮蒂耶-萨勒佩特里埃大学的Mathias Pessiglione说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这一过程始于人类的自我保护机制——思考问题耗能太高,大脑为留存“体力”,确保其他身体机能正常运行(=为了活下去),便会释放“我很累”的虚假信号,催人去休息、去娱乐,去做一些低能耗的事情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然而,一项8月11日发表于《当代生物学》杂志的最新研究表明:动脑后的“疲劳”真实存在,而且另有原因——苦苦思考数小时后,有毒副产物将在大脑累积。
        
脑力劳动后,大脑“放毒”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为了寻找证据,研究人员使用磁共振波谱(MRS)技术在一个工作日内,监测不同强度的脑力工作者大脑中的化学反应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观察对象被分为两组:一组需高强度用脑,解决枯燥、有难度的谜题;另一组只需完成轻松、简单的认知任务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结果,研究者只在第一组“重度脑力劳动者”的身上,发现了疲劳迹象(具体表现为瞳孔缩小)。与此同时,他们大脑中前额叶皮层中,谷氨酸正在不断积聚,且持续处于高水平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,当其浓度适中时,其实有益于思考、学习、集中注意力。但若其过度累积、超标,将引发神经毒性,使大脑趋于“宕机”。此时,为重新运转,大脑必须让你感到疲惫,速速休息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“这说明,‘疲劳’的确是让我们停止工作的信号,只不过是出于其他目的——即确保大脑功能的完整性。”Pessiglione表示。
        
用脑过度后,对“赚大钱”失去兴趣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有趣的是,长时间工作后,第一组志愿者在面对金钱奖励时,做出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与付出长期努力后获取更大利益相比,他们变得更青睐一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迅速赢得的“蝇头小利”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结合其他证据,研究人员将之解释为:谷氨酸的积累增加了进一步激活前额叶皮层的成本,让“认知控制”变得更加困难。这种状态下,人类很容易放弃思考,被一些“近在咫尺”的利益诱惑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据此,研究者也提醒,不要在用脑过度后做重要决定,尤其是和“钱”相关的决定(否则你可能错过一个亿)。
        
长时间学习?建议睡觉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那么,人类有没有可能不知疲倦地一直思考下去? 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“恐怕不行。”Pessiglione的回答令人遗憾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“我个人建议,采用传统方法——睡觉,来缓解疲劳。已有证据证明,睡眠期间,神经突触上的潜在毒物(谷氨酸)会被清除。”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这意味着,虽然大脑不是永动机,但通过劳逸结合、间歇性休息“解毒”,人也能长期维持高质量思考水平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“在学习或工作中频频犯错,证明你已经疲劳,只是你并未意识到。这时,赶紧休息!”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参考链接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https://medicalxpress.com/news/2022-08-body-posture-affects-oral-drugs.html 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DOI:10.1016/j.cub.2022.07.010.www.cell.com/current-biology/f...0960-9822(22)01111-3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作者简介:陈之涵,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科学大观园杂志(ID:dgyscience),《科学大观园》杂志官方帐号:传播科学文化 探索人与自然。